政策资讯
友情链接
新闻要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新闻要点

协议为浙江纺织业赢得调整时间

新闻要点  发表时间:2005-6-12 10:04:39   点击:2213
        浙江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第一大省,在获悉中国与欧盟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协议后,纺织业界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协议为中国纺织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出口环境,同时,也为中国和欧盟双方的纺织工业赢得了调整时间。

  感谢政府所作的努力

  宁波布利杰针织集团有限公司的业务员吕坤平说,10日听说中欧在上海举行谈判的消息后,就一直收看电视新闻,直到夜里11点多;早上又去买报纸阅读新闻。我们企业非常感谢中国政府为了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所作的努力。

  吕坤平告诉记者:“欧盟是布利杰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因此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对公司运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实我们向欧盟出口纺织品,也从欧盟进口纺机,像我们的一套染整设备就是从德国进口的,要几百万美元,这抵得上多少打T恤衫啊。我们看新闻也知道欧盟纺织业的压力很大,但是双方应该相互体谅。”

  宁波长隆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员江峰告诉记者,他为了及时了解中欧谈判的消息,一直看电视到凌晨1点多钟。“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以后,国外的采购商观望,我们生产企业也犹豫,希望达成协议之后,市场可以明朗一些,让我们企业可以作出明确的决策。”

  听到消息很振奋

  近段时间,浙江的纺织品企业曾因为美国、欧盟的配额限制和设限调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浙江达成凯悦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经理包江表示,之前,公司的接单已相当谨慎。在江浙一带,遍布着几千家纺织企业。一些小工厂要么不去碰设限的产品,要么通过中东等其他市场进入欧美。害怕欧盟政策的变动,浙江的绍兴、湖州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不敢接单,或只敢接小单,企业出于半开工状态。中国与欧盟刚刚达成的纺织品贸易协议约定称,从现在到2007年,双方将保证一个平稳的过渡。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韩立成说,这为中国的纺织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出口环境。浙江中大股份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欧美市场的业务员郭海萍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很兴奋。她说,这个消息对于包括她所在的老牌外贸公司而言是个利好。这意味着,中国为营造一个平稳的过渡期,必将首先形成一个国内的约束机制,使出口产品的数量、质量和价格符合一定的比例和规范。

  调整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和欧盟高层之间的协商,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中国和欧盟纺织品企业的利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可以高枕无忧。“产业结构调整和出口地域调整已是当务之急。”宁波服装业巨子雅戈尔的一位业务员说,雅戈尔已开始调整衬衫和西服等产品中棉的成分,避开全棉以及含棉量在50%以上的产品。“从表面来看,中国的近百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似乎正在世界上创造奇迹,拥有锐不可挡的竞争力,并养活了1900万产业工人。但在繁荣的背后应该看到,中国纺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条上仍处于末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刚刚结束的浙江开放论坛上说。2004年,中国针织衬衫每件的平均出口单价为2.17美元,裤子为2.89美元。中国纺织业太多的产能集中在低档次产品,出口的绝大部分都是贴牌产品,而且档次不高、价格低廉。“中国产品再不能走以量取胜的路了。”郭海萍说。提升产品附加值,重视品牌优势,避免互相之间的低价倾轧是规避西方国家对我产品壁垒和设限的唯一途径。

  绍兴又重燃希望

  中国与欧盟的谈判成功,让前些时候颇受影响的绍兴市重又燃起希望。绍兴市市长张金如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公开表示,绍兴不会放弃纺织业,纺织业今后仍将是绍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但他表示,政府的力挺措施并不是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是趁势提升纺织业的产业结构。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四个月,浙江省对欧盟15国出口纺织品服装14.85亿美元,其中有1.5146亿美元属于设限产品。据了解,大部分浙江的纺织企业已开始认识到“苦练内功”与“多元化拓展市场”的重要性。绍兴县华翔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青峰说,该公司目前已减少化纤布产品产量,进而转向“非设限”纺织品的开发生产。同时该公司还在积极拓展中东、俄罗斯和日本等地的市场空间。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571-87987301 传真:0571-85096391 客服邮箱:hunanshanghui@163.com
版权所有:杭州湖南商会 Copyright©2006  


浙ICP备0910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