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7成小型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在信贷紧缩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普遍性的问题。近日,湖南省发改委和统计局分别对上半年我省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后发现: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湘企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其中,省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小型工业企业反映融资难,更有66.8%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2010年,湖南省中小企业户数约为16.2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员工数量更是占据了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90%,其对湖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值得警惕的是,省发改委调查发现,部分行业已出现中小湘企外迁的迹象。
85%小型工业湘企认为融资难
湖南省统计局对我省小型工业企业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有85.6%的企业反映当前融资难度增大,其中,12%的企业反映情况危急难以解决;另外,有66.8%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
7月份,湖南省发改委也对省内中小企业的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并形成了一份《2011年湖南中小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报告称,大部分中小湘企缺乏有效抵押资产,部分企业信用观念不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恐贷、拒贷”。
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原始积累和民间借贷,通过金融机构借贷的比例不高。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就连上市公司金健米业也遭遇了资金紧张的困局,据公司相关负责人反映,银根紧缩使企业不仅直接增加上千万元的财务成本,而且信贷规模没有随经营规模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推进湘米振兴工程所需的项目整合资金投入大,再加上粮油产品季节性收购资金巨大,资金问题就严重了。”
劳务输出大省遭遇用工荒
除了融资难,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人工和材料成本上涨、缺电、缺工等一系列问题。
近两年来,工资过低的企业很难轻易招到人,沿海地区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喊,遭遇了“用工荒”。对此比较流行的解释是,由于内地经济的崛起,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的回流。
但奇怪的是,作为一个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湖南也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而且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湖南省发改委的调查显示,尤其是在机械制造行业“招工难”现象突出,业内中小企业紧缺普工、技工,如车钳刨铣工,几乎是“一工难求”。
此外,从事纺织业的湖南华生集团由于用工多、收入低,不仅新工人难招,而且原有的工人也在流失,今年上半年在订单充足的情况下,由于招不到工人,生产规模只能达到70%左右。另外,东方时装公司为吸引并留住工人,2011年员工薪酬平均已经上调了26%。
中山大学专注中小企业研究的林江教授告诉记者,湖南之所以出现“用工荒”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出劳动力并没有马上回流,仍停留在广州、深圳等地等待机会,或者当散工;二是已经回流的劳动力凭借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更注重个人追求。“面临更多的就业选择,他们可能赋闲在家,等待合适的就业机会”。
原文发布于http://hn.people.com.cn/GB/195194/15317551.html
客服电话:0571-87987301 传真:0571-85096391 客服邮箱:hunanshanghui@163.com
版权所有:杭州湖南商会 Copyright©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