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讯
友情链接
最新政策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最新政策

央行加息0.25个百分点:货币调控结构性转向

最新政策  发表时间:2011-7-7 9:52:55   点击:1966
6月CPI被普遍认为将是年内的高点,就在这个高点到来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行动了。

  7月6日晚,央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2010年10月份以来央行第五次提高利率水平,经过此次调整,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分别为3.50%和6.56%。

  “加息有助于校正负利率,显示货币政策依然将抑制通胀作为从紧政策的主要目标。”7月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如是分析。

  与中央银行果敢加息相对应的,恰是市场上关于央行需要在某种程度上放松货币政策的众多声音,显然指望央行放松调控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7月4日,央行公布的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公告时重申,“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而面对长期严峻的负利率局面,央行或许做得还不够。

  事实上,早在二季度例会之前,人民银行曾召集专家咨询会,据一位参会专家透露,会上专家一致向央行建议,下半年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应当有所调整变化,这一调整主要针对2010年下半年来过度依赖数量工具,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弊端而言的。

  上述参会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接下来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应当发生一个结构性的转变。“下半年,货币政策应逐步淡出数量紧缩的轨道,但是不是回到加息的轨道,目前还有待观察。”

  结构性转向

  “这次加息并不意外。”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向本报记者坦言,目前通胀压力短期内仍然会很大。

  6月份CPI被市场广泛认为是年内的顶点。诸建芳表示,由于猪肉价格居高不下,他预计6月CPI将同比上升6.3%,PPI同比上升7%。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最新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正在以均价24.95元/公斤创下近3年来新高。

  不过,在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看来,央行此举主要原因还不是6月份CPI冲高;货币政策确实已经走到一个需要调整的地步。

  年内三次加息: 货币调控结构性转向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央行主要采取数量工具,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地量化紧缩方式产生的副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直接抬升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导致融资成本暴涨,而承担融资成本的往往是私人部门。

  “实际上私人部门过分承担了调控成本,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状况。”刘煜辉分析。

  进入2011年,江浙一带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堪忧恰是这一政策直接映射,钱荒横扫长三角和珠三角,而民间借贷利率飙升至12%以上,仍然是无钱可借。

  巴曙松的评价更为一针见血,“在社会融资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环境下,过度依赖提高准备金率、贷款控制等数量工具不仅政策效果受到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流动性的结构性失衡。”

  流动性紊乱或失衡也正在银行体系蔓延,由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却将存款利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大量的银行存款已经开始逃离银行系统。

  而面对监管层日均存贷比不得低于75%的考核,银行纷纷变相用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留住人民币存款,银行揽存的恶性竞争已扭曲到近年来罕见的程度。

  “对于经济中最有效率的部门,反而在调控中受到更大损伤,实际上不是压制通货膨胀,而是增加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刘煜辉指出,我们一直希望回到正常的利率调整轨道。

  诸建芳向记者分析,央行加息除了考虑短期内通胀压力之外,还应考虑到未来的通胀压力,同时央行需要为未来的政策调整腾出一定空间。

  巴曙松也预计,下一步紧缩政策会平衡运用利率等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利率工具的灵活性会有所提高。

  局部技术性调整并存

  正如前文所言,货币政策应当发生一个结构性转向,但是否意味着会进一步加息呢?

  上述参会专家向记者表示,“下半年,货币政策应逐步淡出数量紧缩的轨道,但是不是回到加息的轨道,央行还做不了主。”

  而诸建芳也认为,进入三四季度,随着CPI逐步从高点滑落,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将减小,这有可能是年内最后一次加息了。

  借用刘煜辉的话说,我们一直希望回到正常的利率调整轨道,但是因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比较大,暴露出来的压力是非常大,成为利息调控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以国家审计署披露的数据为例,2010年底,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央行每上调0.25个百分点,光利息成本就要增加200-300亿元。

  而上述参会专家也表示,利息上行受到最直接的冲击,是政府投资冲动将会受到约束,“一是地方政府负债高、杠杆率高,二是政府融资都是以资产抵押的方式进行的,加息会导致资产价格下行,这实际上是对政府收紧信贷条件”。

  因此,“下半年,货币政策量化紧缩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加不加利息很难说,货币政策可能会做一些技术性修补”。上述专家分析。

  事实上,中小企业贷款领域政策的放松以及发改委对保障房融资发债提供绿色通道,正在显示这种技术性修补已经开始了。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刘利刚分析,本次加息决议,也基本确认了在15日前后公布的经济数据的基本走向,其中,通胀很可能高于市场的预期,而GDP的增速则仍应保持在9.4%-9.5%的水平之上。面临着经济与通胀双增长的局面,中国央行可以腾挪的空间并不大,加息事实上是必然的选择。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单位:%

  调整后利率
一、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  
(一)活期存款 0.50
(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  
三个月 3.10
半年 3.30
一年 3.50
二年 4.40
三年 5.00
五年 5.50
二、各项贷款  
六个月 6.10
一年 6.56
一至三年 6.65
三至五年 6.90
五年以上 7.05
三、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五年以下(含五年) 4.45
五年以上 4.90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571-87987301 传真:0571-85096391 客服邮箱:hunanshanghui@163.com
版权所有:杭州湖南商会 Copyright©2006  


浙ICP备09106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