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讯
友情链接
财经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资讯 > 财经信息

高价中标品种销量猛增 基层医疗市场逆转

财经信息  发表时间:2011-9-30 10:00:44   点击:1849
在实施两年半后,中国基药制度开始遭受重大挑战。9月29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的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士均表示,在行政化运行机制下,高价中标品种销量猛增,基层医疗市场诸多弊端开始暴露

  9月28日,来自国内排名第三的医药商业企业九州通(600998.SH)的某高管向记者透露,通过调查发现,零差价销售使国内的基层医疗市场发生了根本逆转。全国基本药物招标中,每类药品降价的幅度是不同的,但高价中标品种销量猛增和低价中标品种滞销成了普遍现象,以往基层医院药品价格大幅低于城市大医院的现象正在发生改变。

  例如,在基本药物的采购过程中,不同剂型价格越高销量越大。某止痛药有片剂中标价15元,丸剂中标价5.78元,前者销量为后者的24 倍;不同规格价格越高销量越大。比如阿司匹林,中标价格高的产品销量较高。有13元中标的,也有0.64元中标的,最终发现中标价为0.64元的销量为零。

  同时,高端医疗机构的药品回扣现象向基层延伸,呈现出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朱恒鹏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各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采取了通过增加财政补贴的补偿方式。但财政能够足额支付医生工资,就能消除医生收受回扣行为”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目前的制度设计无法对医生开高价药和过度用药形成制约,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这些打包付费机制才是消除医生收受回扣行为的有效措施。

  上述调查还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定额定编的时候人员暴增较为普遍,大锅饭弊端显露。某位近期对山西基层医疗市场进行调研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发现,患者都在网县级以上医院涌,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医患矛盾突出。朱恒鹏认为,在严格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并配套实施了“收支两条线”和“定岗定编定工资标准”制度的地区,可使用的药品数量少和大锅饭导致医疗人员工作积极性下降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上述高管表示,基药制度使得从基层医疗市场的运行机制从原来的完全市场化变成了完全行政化。目前的价格管制政策完全是后置性的管理,不能对市场和医生的诊疗行为起到良性引导。若后市的政策调整不能解决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积极性问题,基药制度的成功将遭受重大挑战。

  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已经实施两年半了。 2011年9月1日,国家医改办发布消息,截至7月底,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基本药物全覆盖,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就医负担切实减轻。随后,多方质疑声接踵而至。各地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采取了通过增加财政补贴的补偿政策,并配套实施了“收支两条线”制度和“定岗定编定工资标准”制度。

  朱恒鹏认为,从制度设计上看,不建立足额的补偿机制,就不可能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但如果建立了足额的补偿机制,没有卖药收益,医疗机构也能够生存和发展,医疗机构就应该放弃卖药,直接走向“医药分开”,这才是被世界各国长期实践证明是规范医生药品处方行为的根本性制度安排。

  “基本药物制度再在国内一直被误以为是国际上普及的制度,但事实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没有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或者没有“基本药物制度”这一说法。国内许多文献往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统计称全世界有156个国家制定了基本药物目录,但所谓的156个国家包括了那些颁布了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而非基本药物目录的国家。WHO是希望那些药品供应体系极不健全、缺医少药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来保障居民获得必须的基本药物及控制药品费用”,朱恒鹏进一步指出。

原文来源于《财经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注册会员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571-87987301 传真:0571-85096391 客服邮箱:hunanshanghui@163.com
版权所有:杭州湖南商会 Copyright©2006  


浙ICP备09106788号